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20150729 [台北] 東輝韓食館

去行天宮拜拜順道找了附近的巷弄美食,來到了這間在網路上頗有名氣的韓國料理店「東輝韓食館」。一開始店家小姐問「有訂位嗎?」不是問假的,因為我們進去之後,發現店裡除了我們做的這桌以外,全部都放上了「預約」的牌子,在吃的途中有兩三組沒訂位的客人進來,都要等三、四十分鐘左右。沒想到假日一位難求,平日也是,我們在還沒開始營業站在門口只等了不到十分鐘,算是lucky的。

來到了這裏當然要點這間店最有名的「馬鈴薯排骨湯」,就是扛棒上寫的「土豆豬骨湯」。再來是我們去韓國料理店很愛點的「海鮮煎餅」,老公覺得兩樣有點單調,就追加了「辣魷魚拌飯」。結果上菜之後我們嚇到了,份量真是有夠大!!!

在店家門口堆疊了很多紙箱和蔬菜,在等上菜很無聊的時候無意間看到堆放在門口的洋蔥,超大顆的,簡直是平常我在頂好買的兩倍大。後來海鮮煎餅上菜的時候,厚厚的煎餅上鋪滿大量的洋蔥絲,當下瞬間了解為何需要進貨那麼大的洋蔥,看每桌幾乎必點煎餅,用量一定很大。這間的海鮮煎餅是我吃過最厚的,根本就像在吃厚片披薩,外酥內軟中間還加了麻糬,光看都看飽了。

辣魷魚拌飯第一口吃覺得很辣,後來就(麻痺了)還好,越吃越有味。馬鈴薯排骨湯味道也很特別,是在別的地方沒吃過的味道,應該是灑在金針菇上那些香料的味道。排骨很大塊,熬煮的滿軟的很容易啃。馬鈴薯應該可以再煮軟一點更鬆軟入味會更好吃。不過我們點的是小份的,上菜的時候就已經煮好了,如果點大鍋的話,就可以在桌上的瓦斯爐繼續熬煮。湯裡還有空心菜、豆芽菜、冬粉還有小年糕,還附一碗白飯。沒有在韓國吃過馬鈴薯排骨湯,不知道這間口味道不道地,但從用料上的空心菜和台式冬粉看來,至少材料是有台灣化過了,不過我們覺得滿特別、滿好喝的。最後我們果然吃不完,一半的煎餅打包帶走。

炎熱的七月天在台北街上走路真是頭昏,吃的很飽的夫妻一路很想睡地坐捷運回家。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20150727 COOKING*JULY

抱著繼續實驗的精神,這兩個星期完成的有...

[蕃茄羅勒烤肉]
照片當中有小雞腿和肉丸(做別的菜的剩料),雞腿先用米酒去味加一點醬油醃,再用新鮮的蕃茄加蒜片及羅勒葉去烤,味道很香。

[九層塔蛋]
雞蛋加九層塔及高湯打一打,加點鹽巴調味,下油鍋煎熟最後加一點米酒。嘗試了兩次都無法煎出像阿輝黃牛肉賣的九層塔蛋一樣的圓型,懊惱。

[青蔥捲肉]
培根豬肉片先用醬油、胡椒和米酒醃過,然後捲上青蔥用牙籤固定,放入烤箱烤好以後再撒上芝麻。除了捲青蔥以外,還可以捲蘆筍,但是蘆筍我有先用水煮過再捲。烤出來真是吳留手等級的好吃。

另外還有一點有趣的是,當初會買蔥是因為看到老闆寫「三星蔥」於是就很興奮地買了,但烤來吃以後,好吃是好吃,但覺得味道好像跟以前在羅東夜市吃的三星蔥捲肉不太一樣...老公的解讀是,應該不是三星蔥,只是種的地點很靠近三星。果然,再下週去買就看到老闆寫「宜蘭蔥」。

[泡菜炒飯]
用麻油炒洋蔥、豬肉及泡菜,接著倒入白飯混炒,慢慢用泡菜汁把飯染色,最後加入海苔和芝麻即完成。這道泡菜炒飯是我在日本讀書的時候師承韓國同學的手藝,應該算道地吧。

[麻婆豆腐]
絞肉加豆腐,調味是豆瓣醬和少許醬油、米酒。獨特的味道是再加入八角,是以前同學教我的小撇步。

[蕃茄魚丸湯]
昆布高湯再度登場,搭配新鮮蕃茄熬煮,用一點點鹽巴調味。魚丸是歐媽媽提供的,讚。



























[芝麻烤雞]
買了一包芝麻以後便千方百計想要把它用掉...小雞腿先用米酒去味加醬油、胡椒和大蒜醃,然後再放入烤箱烘烤。

[豆干肉絲炒青蔥]
不敢在傳統市場裡面買豆干,所以在超市買了義美豆干,良心事業非基因改造黃豆製造再加上真空包裝,比較安心。炒之前肉絲我有先用醬油醃過,豆干本身已經有鹹味,所以炒的時候就沒有再加調味料。

[蕃茄鑲肉]
這道有點花手腳,不過成品好可愛呀,得意。
先把蕃茄挖空,內餡是豬絞肉加洋蔥,用胡椒、鹽巴調味。烤的時候先倒放烤蕃茄屁股,烤十分鐘後再翻過來烤十分鐘,上面有蒂頭的蕃茄蓋是裝飾的,不會吃,所以切的時候盡量切小一點。挖出來的蕃茄內餡,可以加大蒜羅勒烤雞,或者煮蕃茄湯。



























八月繼續努力,雖然我覺得好像江郎才盡了...

20150725 [台北] 蘇志燮FANMEETING

是的,想不到我真的參加了韓星的粉絲見面會。

自從看了「電影就是電影」之後就很喜歡蘇志燮,後來陸續找了他演過的電影和韓劇來看。去年他難得來到了台灣,結果剛好就碰上老公生日,一來是搶不到票,二來是棄老公生日不顧去看偶像這種會被碎念三十年的事情當然不能做,就不了了之了。今年最先聽到他又要來的消息,一開始想說我在韓國也去不了,只能含淚任憑又一次的錯過。沒想到因為MERS疫情計畫生變,我還在台灣,另外票也沒有想像中難買(因為這次場地比較大),心中篤定堅信這簡直就是命中註定的緣份!!! 於是跟老公報備一下,買了最便宜的票,去見識見識。




















憑著每週在公館新生南路溫州街一帶廝混的熟悉,當天進場之前我在鮮少人知悉又乾淨的地方借了廁所後,看著在麥當勞或肯德基借廁所的一般迷妹們,冷笑了一下便驕傲地往會場走去(是說,比人家早找到廁所有什麼好得意的!?) 原來在網路上看到消息說,有粉絲自製巨幅海報佈置在會場外可以供人拍照,但是到了會場卻不見蹤影,要馬就是我眼殘沒找到,不過也可能是沒有事先申請無法佈置,或者海報無官方經紀公司授權。

參加的粉絲當天還可以得到一個螢光棒,上面寫著蘇志燮最愛的數字51,好可愛。一找到位子以後,就看到有人在宣傳當天粉絲自發的應援活動。我之前已經在網路上看到了(這位太太其實還滿用功的),總共有三項活動,第一個是在大合照的時候排字、第二個是唱到某首歌的時候拋氣球、最後是安可曲唱完以後丟彩帶。看到有這種自發性的應援活動真是讓我開了眼界嘖嘖稱奇,小鼻子小眼睛的我不禁納悶:那些字板、氣球和彩帶到底是誰花錢買的!? 不過排字的效果還滿壯觀的,蘇志燮看到好像也有驚喜了一下,那些策劃構想的粉絲們就是為了那一刻吧。

說到粉絲會本身,一開始蘇志燮登場的時候真的是帥呆了,隨著升降台從舞台中間升起出現,不疾不徐緩緩地走向左右舞台兩側以及中間分別跟各方的粉絲敬禮揮手,謙卑有禮親和的翩翩風度令人瞬間迷妹上身馬上跟著搖螢光棒大聲尖叫。不過會場的椅子有點難坐,加上可能年紀大了,沒多久就回到現實腰酸背痛地觀察這一切。粉絲會的進行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設定為「旅行」的主題下,就蘇志燮旅行時的習慣進行一些問答猜題,和粉絲互動然後贈獎,另外也播放幾段事先準備的影片,第二階段就是歌舞表演,蘇志燮有出過一些嘻哈歌曲專輯(當天還有演唱新歌),懷抱著粉絲的愛我覺得滿好聽的。

活動當天還有販售韓國原裝進口的周邊商品,是印有51圖案的嘻哈風帽子、上衣及襪子,說實在的要價不斐啊(一雙襪子台幣五百元是怎樣)。看報紙說這次票房沒有全數賣完主辦單位想用周邊商品回本,內心還曾經掙扎了一下是不是應該捧場一下給主辦單位賺到錢這樣以後才會再辦,但目前不事生產無收入的狀況實在不容許我裝凱,等我哪天成了貴婦再說吧,這次冷靜地pass。

蘇志燮,我們韓國再見吧(咦)。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20150722 [台北] 路上撿到一隻貓

又來到了星期三。下午景美下了一點雨,不過來到了公館地板看起來很乾,我住的地方都很容易下雨...

今天來到了也是位在溫州街巷弄內的咖啡店__路上撿到一隻貓。一進到店內,生意挺好的,性格的老闆一邊說「位子都可以隨便坐」一邊發現空桌桌上還留有上個客人的杯子,馬上說「我收一下」。我貪圖靠近冷氣的位子,選了門附近靠窗的位子,涼。

店內據說有貓,但我也不是愛貓者,沒有遇到也沒有特別尋找。店外的位子是吸煙區,我坐在窗邊的位子覺得煙味好像有從窗邊的隙縫滲進,不是很舒服。店內的音樂有點大聲,可能是這個位子離音響有點近,不過倒是蓋住了店內其他人聊天的聲音,總是有一好沒兩好啊。



























勇敢拒絕榛果糖漿及太妃糖漿的誘惑,老實地點了一杯熱拿鐵。雖然帶了和上週一樣的小說,但是這本作者的想像太新穎太躍進我好難懂好難看,讓我連書都懶得照了,當初應該聽從歐小弟的意見,現在完全是個「想換別本書但又想知道這本書結局如何」的進退兩難窘境。
老公想到很久沒吃拉麵了,所以晚餐來到了台電大樓對面的赤初拉麵。這間店很妙,扛棒和裝潢風格充滿的日式風味,但是料理的口味卻是台式十足,這種衝突的矛盾感一定要親身體驗才明白,另外還有一個優點是用餐空間很寬敞。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20150715 [台北] 喜鵲咖啡

又到了星期三咖啡日。

今日決定走隨性風,沒有事先在網路上先查好要去的店家,想說溫州街裡隨便走走,後來就走到這家「喜鵲咖啡」。這間咖啡店是上週去的野餐咖啡的姐妹店,真巧。

裝潢佈置和野餐咖啡的風格很像,但是這裏的空間比較寬敞,菜單內容也略有不同。因為肚子有點餓,又很有義氣的不偷吃東西,所以我就點了摩卡咖啡,有吃巧克力配咖啡的感覺。


























去的時間是六點多晚餐時間,所以店內的人潮還好。我挑選了一個牆角邊的位子,和我的文青小道具悠閒地度過。後來店裡來了一位客人,居然在店內還有其他座位的情況下選了我隔壁的位子,讓我略感壓迫。回去和老公說這件事,老公的解讀是「因為我搶了那個人平常坐的位子」(!?),搜蕊囉。
















晚餐是大碗滿意的「牛洞食堂」。之前每次去這間食堂吃飯的時候,因為用餐時間大多要併桌,聽到旁邊路人的對話都是邊吃邊和吉野家比較(老公和我第一次吃的時候也做了一樣的事)。不過今天併桌的路人只有一個人用餐,就沒聽到類似的討論,心底反而覺得怪怪的,哈哈。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20150714 COOKING*MID OF JULY

煮出樂趣來了,這兩個星期陸續嘗試其他料理,感謝老公強健的腸胃陪我實驗。

[高麗菜捲]
內餡是豬絞肉加洋蔥和豆腐,用鹽巴和胡椒調味。高麗菜先蒸軟放涼再包,包好用細麵條當牙籤固定拿去蒸熟即可,用麵條固定可以省去煮熟拔牙籤的麻煩(這位主婦就是懶到底就對了)。

[漢堡排煎蛋]
跟高麗菜捲的內餡是同一批料,起油鍋小火慢煎熟,再煎顆蛋就完成了。

[番茄飯]
去年網路上流行了一陣子的番茄飯,上週聚會聽長輩說熟煮番茄對身體有多好多好,就想到這道菜來嘗試一下。果然如網路上說「零失敗」,用簡單的鹽巴和胡椒調味,橄欖油我都省了,配料就是有什麼加什麼(然後就看到煮昆布湯剩的海帶),味道不錯唷~

[韭黃炒雞蛋]
就是韭黃炒雞蛋...先把雞蛋炒熟另盤盛起,然後快炒一下韭黃,再把蛋加下去和一和然後用少許鹽巴調味,完成!

[泡菜烤雞]
先把雞肉泡米酒去味,再混著泡菜放去烤箱烤。因為是小烤箱要烤兩次,第一次用錫箔紙蓋住烤十分鐘,然後再把錫箔紙拿掉再烤十分鐘應該就會熟了。除了泡菜烤雞,我還嘗試了味噌烤雞、醬油烤雞:味噌烤雞的醃料是用味噌加米酒及醬油,烤前一天開始醃,烤的時候應該把多餘的味增掰掉或者用水洗掉,懶惰的主婦少做了這一步以致於有點過鹹...醬油烤雞則是用醬油加米酒及洋蔥從烤前一天開始醃,這次的調味比較成功。

(繼續實驗中...)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20150712 [讀書] 死神的浮力__伊坂幸太郎


繼<死神的精準度>後另一本關於伊坂筆下創造的角色__死神千葉的故事。之前<死神的精準度>有拍成電影,重點是死神這個角色是帥氣的金城武演的!!! 看到這本書的封面令人忍不住發花痴大喊,這根本是金城武拍的吧!? 

(冷靜下來)喜歡這個角色絕對不是因為金城武,是作者賦予這個角色的個性。故事設定的舞台也是一個虛構的世界,在死神監察部內工作的死神們,工作任務是對監察部選定的人類對象進行七日的貼身調查,並七日後陳報「認可」或「放行」,如果陳報認可,這個對象在七日後就會立即死亡,反之陳報放行則否。千葉是在監察部內工作的死神之一,嗜好是聽音樂,不同於某些混水摸魚根本沒調查就直接陳報結果的死神,千葉對於工作十分認真,一定確實調查對象,但絕對保持冷靜旁觀的角度,不會感情用事。因為這樣的工作態度,加上死神自古至今經歷人類的歷史以及目睹無數人生死的歷練,千葉的思考方式、看待事情的角度與人類大不相同,因此在調查期間與調查對象進行的對話及互動,就變得十分搞笑無俚頭。

千葉在<死神的浮力>中所調查的對象,是暢銷小說家作者山野邊。山野邊在一年前痛失愛女,雖然明知殺害愛女的兇手是鄰居本城,但是因為本城精心設計犯罪計劃,相關證據早就被消滅,以至於在法庭上無法證明其罪行加以定罪。在了解無法於體制內制裁真兇本城後,山野邊夫婦決定親手制裁兇手。千葉就在山野邊夫婦決定要實行復仇的前一日,開始進行為期七日的調查。



[以下有雷]
撇開法律制裁犯罪等嚴肅的問題,因為在故事設定上讀者已經知道兇手確實就是本城,也能理解痛失愛女的天下父母心,自然而然地會不自覺地為山野邊夫婦加油、緊張他們到底能不能順利復仇,作者十分吊人胃口地在故事中加入「兇手本城也正被另一名死神調查」的橋段,並在讀者內心大喊「認可、受死吧」時再加入一個變數__死神監察部先前因為疏失導致被調查的年輕人數趨多,過多年輕人數死亡導致人口失衡,因此默默舉辦「大放送活動」,被死神陳報放行的對象保證二十年內不會死!!!   這個設定真是玩太大了,老梗沒創意窮富正義感的我,在讀的途中曾經俗氣地希望兇手本城立即被認可,然後山野邊最後被放行大放送。要是故事真的這麼寫,就變成鄉土劇了。

不同於<死神的精準度>裡面千葉會主動問調查對象對於死亡的看法,山野邊應該是已經做好復仇後自伐的決定,再加上復仇過程中面臨的危險,透過山野邊回憶父親死亡前的日子,山野邊自己慢慢地在面對死亡,最後想起小時候進鬼屋之前怕得要命,父親就先進去探路看可不可怕,體會「死亡就像進鬼屋,父親只是先進去探路」後釋懷。

故事的結局真是耐人尋味——認真的千葉貫徹他的工作態度,調查結束之後還是陳報認可,而調查兇手本城的死神,基於好玩的心態試試看大放送活動,讓本城在二十年內不會死。巴特,故事的進展從山野邊復仇活動到阻止本城的邪惡計畫,最後本城連人帶車跌進了湖底,身體被破碎的玻璃切成近乎斷裂,又被卡在湖底的鐵鍊絆住無法掙脫,這樣的狀態會維持二十年不會死!!! 而山野邊雖然陳報認可七天後死亡,但是多年後仍有八卦的阿姨們討論到當年的事件,讓某年輕人因為好奇去書店找出山野邊以前的著作來閱讀。究竟什麼是「生」?什麼是「死」? 本城維持這樣的慘狀還算活著嗎?山野邊死後多年還有人談論他、閱讀他的著作,這樣算死了嗎? 真是哲學難題啊。

最後,以本書中看到的名言佳句最為ending。「努力在生活中獲得快樂,是唯一該做的事。」__分享給同樣掙扎於柴米油鹽醬醋茶及為五斗米折腰的捧油們,共勉之。




20150711 [台北] 國際指彈吉他音樂節

週末的夜晚,和老公去聽音樂會。因為老公在學吉他,有機會接觸到關於吉他演奏會的訊息,為平常只聽流行音樂的我打開另一扇窗。

先前參加的兩場演奏會都是日本演奏家,這次是第一次聽到歐美系吉他演奏家現場表演。每位演奏家都有不同的風格,跨了國籍這種差異更是明顯。日系的寧靜深刻,歐美系的熱情奔放。就舞台魅力來說,也許是比較沒有語言的隔閡、肢體語言較豐富,歐美系的表演聽起來、看起來比較過癮。但回家點開youtube聽音樂一邊做其他事,就覺得日系的演奏比較耐聽。個人比較喜歡日系風格,最愛伍伍慧(不在這次的演奏名單內)。

來聽演奏會的聽眾,從偷聽座位附近聽眾的聊天、還有觀察到部分聽眾隨身攜帶吉他,推想聽眾應該是吉他學習者居多。也因為是吉他學習者,似乎都想要看清演奏者的指法,大多都會買前座的位子,甚至看到有人攜帶望遠鏡觀賞(真是開了我的眼界)。如果可以做更大的宣傳、推廣,一般不是學習吉他的人應該也會想參加。像我,本來對吉他的印象是停留在「抱著吉他彈唱」,沒想到吉他演奏聽起來這麼棒! 在台灣聽這類音樂的還算少數,在youtube看到日本或韓國的演奏會,不論場地或者觀眾都比台灣大得多,希望在台灣可以有越來越多人欣賞,票房越來越好,讓國外演奏家可以在更大更好的場地演奏。

另外這幾次參加演奏會給我最大的震憾,是完全體驗「音樂無國界」的感動。日本的演奏家也許不太能用英文和觀眾溝通互動,想說的話化成音符仍然直達聽眾的心。

言葉は通じないけど、音楽は通じる!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20150708 [台北] 野餐咖啡

又到了週三的約會日。

今天的咖啡店也是位於溫州街上,據說算是咖啡文青界的始祖級店家__野餐咖啡。一進門果然不同凡響,好~多~人~吶~,我去的時間已經算是晚餐時間,但店內滿到幾乎沒有我的容身之處,好險還有窗邊的小角落(呼)。

這間店也是用公寓一樓改裝,居家舒適的氣氛和半路咖啡有點像,不過這裡店味稍多了點,但不影響舒服感。菜單內文是徒手畫的清新風格,封面很可愛。









































據說這裏的鹹派很出名,但是我等下要和老公吃晚餐,自己偷吃了鹹派等下晚餐吃不下會露餡,所以忍痛只點了一杯熱拿鐵。拿鐵的杯子好可愛,有俄羅斯風,溫度偏熱是我喜歡的微燙舌感。

邁入七月份天氣太熱了比較少出門,讀書速度變慢,這本讀的有點久...









































晚餐也是走青春回憶懷舊路線__七里亭。為了把飲料換成珍珠奶茶,連續跑了三天河濱公園,破紀錄了。

喝完真滿足。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20150701 [台北] Piglet friendly cafe

今天是愛心星期三,不過晚上和朋友約了晚餐,所以今天不約會。

愛哭愛跟路的還是跟老公出門,然後來到了這家在新生南路巷子內的「彼克雷友善咖啡館」。Piglet是維尼小熊裡面的小豬角色,整間店的佈置風格和店名一貫就是小豬小豬小豬,還滿可愛的。扛棒的PiglET中第一個字母和最後兩個字母用其他顏色表現,合起來就是PET,對! 寵物,這間店其中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可以帶寵物進來用餐,應該算是養寵物人士的一大便利吧。右上角照片是店內其中一個柱子,上面貼著曾經來過店裡的「毛孩子」們,我不是愛狗愛貓人士,所以沒什麼特別感覺,也沒有湊近去看~









































這間店另一個特別的地方,在於「餐點都是用外國橄欖油製作、標榜不加味精或人工調味料」,因為我是晚餐時間去的,服務生小妹熱情地介紹餐點特色,結果我是來喝飲料看小說的,點了「太妃糖熱拿鐵」,這裏使用的是illy咖啡豆喔,還附贈一片小餅乾。雖然我一向排斥肉桂味,但誠實的舌頭說咖啡配肉桂餅實在對味。

是說,之前才講以後不點榛果拿鐵因為糖漿熱量很高,太妃糖不是一樣意思嗎!? 意志力真是太薄弱了。

這杯熱拿鐵是最近這幾個禮拜喝到的熱飲中,溫度我最喜歡的,不曉得是我太不貓舌還是怎樣,之前喝到的都不熱,今天總算有喝到「熱」拿鐵的感覺,讚。









































最近好鼻師上身,對於建築物內的味道很敏感,尤其受不了水管臭味或者地下室的悶味。這間店的廁所雖然佈置的很可愛,但是水管味道有點重,芳香劑也無法蓋住,上完廁所都快窒息了。附帶一提信義微風地下室賣場的空氣也很糟,難道老闆或樓管都沒有發現嗎!?

Taipei, I am back.

這半年間,我又換了新環境,回到熟悉的台北。 隨著年紀增長,很多東西不在當下紀錄,真的一轉眼就過了然後就這樣忘了。在此自我砥礪接下來要勤快紀錄(握拳。